close

以下是我去年修"修辭學"的報告片段,讀了龍應台的目送與一九四九大江大海......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 


<如果>,父親離開三年了,我在想,如果,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,僅僅是一次機會,讓我再度陪他返鄉--我會做什麼?我會陪著他坐飛機,一路牽著他瘦弱的手。我會一路聽他說話,不厭煩。我會固執地請他把他當年做憲兵隊長的英勇事蹟完整地講完,會敲問每一個細節--哪年?駐紮在……我會問清楚每一個細節,我會拿出我的筆記本,用一種認真到不能再認真的態度,彷彿我在採訪一個超強大國的國家元首,聚精會神地聽他每一句話……我會陪他吃難吃的機艙飯。我會把麵包撕成一條一條,跟 空中 小姐要一杯熱牛奶,然後把一條一條麵包浸泡牛奶,讓他慢慢咀嚼。……下機轉機的時候,我會牽著他的手,慢慢的走。任何人從我們身邊擠過而且露出不耐煩的神色故意給我們看,我會很大聲的對他說:「你有教養沒有!」……當飛機「碰」一聲觸到了「長沙」的土地,當飛機還在滑行,我會轉過身來,親吻他的額頭--連他的額頭都佈滿了老人黑斑,我會親吻他的額頭,用我此生最溫柔的聲音,附在他耳邊跟他說:「爸爸,你到家了。」


 


本文標題是如果,作者用了「如果」來設問,如果再有機會跟她的老爸爸一起返鄉,她會如何做。一連用了十次的「我會……」來重複寫作,是排比也是類疊。其實,中間還有刪節號,表示還有許許多多的「我會……」,只是省略了,這些看起來小小的細節,看起來不重要的事情,都因為不可能,顯得更加珍貴,也更加令人感傷。


 


讀到此段,我慶幸著父親健在,應當把握當下,對父親有更多的認識。拿起筆記本,說是要交作業,對父親採訪一番,探訪他的身世,如何來到台灣,哪一年到台灣,當兵的種種……,他談到的往事不多,年代也多以錯亂,和事件兜不起來,或許父親是真的忘記,也或許是往事太殘酷,他不願意多談多想吧!不過提到了他與母親的交往,與我的身世。


 


曾經,曾經在一位阿姨(媽媽的結拜姊妹)口中,隱約聽到我不是爸媽的孩子?!在一項現代心理學「家族排列治療」的課程中,我也感覺與母親之間有莫名的情緒,無法感受與母親的愛。


 


這次,父親對我說:「因為她(母親)『生腸』(台語)積水,無法生育,你是你媽抱來的。難怪,難怪我問我是在醫院生的?還是接生婆生的?她們回答不出來。難怪,難怪我問我是幾點鐘出生的,她們也無法告訴我。難怪,難怪從小我就有一些奇怪的感覺,這個父母不曾告訴我的秘密,在訪問老爸的過程中,被告知了。一種莫名的酸楚,油然而生。這是讀目送一書中,我最有感覺的一段文字,也是令我最心酸一段文字。


 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最近母親離開了,但是她讓我體會到最深的愛.之前沒有對她說出過"我愛你",


這次當她還在病房裡時,我常常對她說:"媽,我愛你,如果沒有你又怎麼會有我呢?""我告訴你我愛你,我好愛你""你是最偉大的母親呀""媽,我要你知道有好多人都好愛你"


 


雖然母親不在我的身邊,但是她永遠活在我的心中,我永遠愛她...... 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逗逗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